活动回顾 | 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分论坛《文化遗产保护的活态利用》在宝山寺成功举办
10月22日,《文化遗产保护的活态利用:宝山寺17年营造的探索和思考》在上海宝山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作为“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的重磅活动之一,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宝山区罗店镇人民政府主办,原构国际设计顾问、宝山寺承办,上海成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宝山寺传统木结构技艺传承馆、秦森企业协办。
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宝山区罗店镇人民政府、宝山寺参建单位等相关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共同探讨文物保护、传统建筑传承等公益事业,携手为实现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活态利用添砖加瓦。
论坛开场,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先生,宝山区文化旅游局局长王一川女士,宝山区罗店镇党委书记王伟杰先生,宝山寺方丈世良法师、资深专家朱一中先生以及原构国际设计顾问总经理范硕奕六位嘉宾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美好祝愿,希望通过分享案例和成功经验,为文化遗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致辞嘉宾
相关专家、建筑设计师等分别以木结构技术在宝山寺项目中的探索、现代可持续木结构建筑、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等为主题发表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新情况、新认知、新思路。
原构国际设计顾问高瀛东先生远程录制了视频,他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原构与宝山寺的因缘际会,宝山寺的设计营造以中国仅存的唐代建筑实物之一山西佛光寺东大殿为蓝本,同时参照《营造法式》为则例,遵照唐代形制和传统技术,绘制出完整的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整个建筑群布局遵循“伽蓝七堂制”,大木作雄大壮健,小木作错综繁密。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中伟先生分享了曹杨一村保护性改造案例,他认为建筑以其特殊的方式记录故事,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更是以一技之长去延续历史的文化传承,守护年轮里的时代变迁,让历史精神焕发出新的活力。
融创(中国)文旅集团规划设计副总经理,时任宝山寺项目结构设计师陈晓辉先生分享了《木结构技术在宝山寺项目中的探索》。宝山寺内用到的所有选材及作法,都是根据一千年前宋朝李诫修撰写的《营造法式》要求来选定的。书中详细规定了“材”、“栔”、“份”,材份制是《营造法式》大木作的根本制度,是精炼的科学的设计方法,也是构造统一措施和技术规范。
成执设计创始人李杰先生提到,在当下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混凝土和钢筋的建筑大楼,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建筑师面临着可持续设计与绿色设计的需求,木构建筑渐渐得到建筑师的青睐。木构较于钢筋水泥的混合,更加轻便以及绿色环保,成执设计&隽执科技团队运用木构建筑的优势,开始了探索与实践。
秦森企业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丁艳丽博士从传统院落格局、尺度体系、结构体系、工艺体系等方面阐释了江南乡土建筑的营造特征及修复工艺。她表示古建保护,是建筑师对传统的继承与再创造的探索。
原构国际设计顾问合伙人汪瑞群先生为大家带来《与历史和自然对话》的主题分享。木结构自身的丰富性,是与自然对话的良好载体,朝暮山景之美是自然的恩赐,而设计的责任之一就是唤醒历史的文化内核与精神。
最后,上海原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思勰向大家详细介绍了BIM在宝山金塔项目中的运用。
新时代背景下,利用先进的科技保护理念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通过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两个层面的互相促进与提高,传承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筑领域同仁们共同期待和努力的目标。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传承优秀的民族工匠技艺,与新时代数字技术相融合,在活态保护与传承中凝聚强大的前进定力!
宝山寺坐落于上海罗店镇,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后岁月更替,寺院迭经兴废。2005年5月,宝山寺移地重建工程正式奠基。
建成后的宝山寺,寺院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规模位列沪上佛教寺院前茅,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纯木结构唐式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布局依据伽蓝七堂制分布了牌坊、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僧寮等等。唐风古韵之间,有钟楼、鼓楼、观音殿、药师殿、祖堂、伽蓝殿等等,建筑间回廊环抱,整个木结构建筑群布局通达自然、天地融合,体现出佛教博大精深、微妙玄通的思想。
在这里用到的所有选材及作法,都是根据一千年前宋朝李诫修撰写的《营造法式》要求来选定的。宝山寺的重建,将土地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融于设计之中,完美描绘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里的美。宝山寺及祇园,组成了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新人文景观带。
审核:范琳琳
SIWAC2021
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
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西对话,多向交流的平台,创造建筑理论设计和创新成果的高地,展现上海生动立体的形象,“文化之城,设计之都”的特质,同时成为培育人才和国民教育的基地。突出“数字赋能,低碳革命”的新时代使命,创造上海科技,上海标准,上海品牌,上海建筑质量的集中展示地。
MORE
END
喜欢这篇请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哦!